|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德國: 兩伊朗人逃至德國!憶徒步逃亡:只能吃樹葉和沼澤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Omid and Milad, from Iran, undertook the mammoth journey on foot, by boat, plane, and bus, in the wake of the 2022 mass protests. Their final destination was Germany.https://t.co/oZBp518VSw — DW Asia (@dw_hotspotasia) August 13, 2024 經過一個半月漫長而冒險的逃亡之旅,兩名伊朗男子奧米德(Omid)和米拉德(Milad)成功抵達德國。現在他們已向德國政府提交庇護申請。


2022年9月,庫爾德女青年阿米尼(Jina Mahsa Amini)被伊朗道德警察以佩戴頭巾方式不符合德黑蘭政權著裝規范為由逮捕,她在拘留期間去世,年僅22歲。

在隨後的暴力沖突中,至少有500人喪生,超過2萬人被捕。聯合國譴責鎮壓行為犯下“反人類罪”。


阿米尼之死令越來越多人離開伊朗

Omid and Milad undertook the mammoth journey on foot as well as boat, plane and bus in the wake of the 2022 mass protests in #Iran.https://t.co/6YcOUi1K0a — IranRevolutionWebmag (@IranRevWebMag_) August 16, 2024

逃離迫害、壓迫和虐待

米拉德現年35歲,是伊朗政權的批評者之一。他不願透露自己的姓氏,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自2008年以來,他經常參加反對政府的抗議活動,並因此面臨嚴厲鎮壓。

米拉德指稱伊朗安全部隊在2022年示威活動中朝他的眼睛開槍,導致他一只眼睛失明。

之後,他被捕並在獄中遭受虐待。米拉德表示,書面承諾不會再參與抗議活動後,他才被釋放。

另一名逃亡者奧米德今年28歲,他同樣不願透露姓氏。據他自己所說,2017年之前一直從事警察工作。

他告訴德國之聲,之所以會丟掉工作,是因為其拒絕參與伊朗安全部隊以及像巴斯基(Basij-Miliz)這樣忠於政權的准軍事組織對人民進行的鎮壓。

巴斯基由願意效忠並維護伊朗伊斯蘭教法政權的人組成,經常被用來鎮壓抗議活動。奧米德表示:“對我來說,重要的是,我沒有參與壓迫我的同胞。”

拒絕參與鎮壓的結果就是,他也被捕入獄,直到後來在退伍軍人父親的幫助下重獲自由。


最初一段分開而行

奧米德和米拉德均於2023年3月離開德黑蘭,兩人都想去德國,但他們是在逃亡途中才認識的。

首先飛往伊斯坦布爾。將其作為第一站是因為,伊朗公民前往土耳其進行短期旅行不需要簽證

其後繼續前往希臘。米拉德說道:“我步行了四天,中間有一段還得坐船。”

但具體是在哪裡坐船他現在已經記不清了。船靠岸後,一個阿富汗蛇頭接應了他。收完錢後,蛇頭把他送上了一輛巴士,前往何地未知。


當米拉德已經坐上巴士時,奧米德仍在希臘的荒野中步行-三天的時間裡沒有任何食物來源。“只能靠從樹葉和沼澤裡收集到的水維持生命,真的非常困難。”他說道。

“我們只有一個背包,包裡裝了一些堅果和兩瓶水。背包不能太沉,不然就走不動了。”

米拉德表示一路逃亡過來總共跨越了十到十一條邊境線,但具體都有哪些國家他說不上來,能記得的只有塞爾維亞,在那裡,他被警察抓了六次。

奧米德仍記得在克羅地亞遇上警察的遭遇。他稱當時被警察威脅:“我們會把你送回伊朗!”

在塞爾維亞會合--然後一同前往德國

奧米德和米拉德在塞爾維亞相遇,並決定一起繼續逃亡。最後一段逃往德國的路程,他們徒步前行。

兩人表示,在德國邊境,他們受到了“良好的,完全是人性化的對待”。現在,他們已經在德國提出庇護申請,目前仍在審批中。

奧米德表示,希望德國政府繼續為伊朗逃亡者提供支持。“這些人被迫離開親人,放棄住所財產,遠走他鄉,為了繼續生存下去。”他說道。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3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